教学工作

学员培训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员培训

2017年春季学员学习成果资政建言篇

[发布时间:2017-09-13 12:56][阅读次数:次]
浅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和就业创业
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进修一班
营口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  杨凯森
    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可以为维护军队稳定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制度。2001 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 号)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开始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两种方式。16 年来,全国已有十六万余名军转干部选择了自主择业,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在转业之后面临着就业与创业的问题。为了促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顺利就业和创业,必须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并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就业和创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指导,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都能够实现顺利地就业与创业。
    一、军队转业干部就业的基本概念
    (一)军转干部
    在我国对退出现役的军官、警察和文职干部的统称为军转干部,一般指的是:在部队担任排级以上职务等级(包括任科级以上职务的文职干部或者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级干部)的部队军官,在退出现役后,根据国家政策转业到地方工作的这部分军官。
    (二)转业
    转业相接近的是“转岗”,但后者常被用于在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岗位间进行工作调整。
    (三)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在 200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 号),改革了军转干部安置办法,由政府安排向市场化选择转型,开始实行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办法中所指的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就是指服满兵役20 年以上的营、团职军队干部在转业时,在国家保障其相关的待遇前提下,由本人自愿放弃让政府安排工作,而依靠自己自主就业的干部。
    二、军转干部就业方式的转变和自主择业的必然性
    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经济体制和形势的需要,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安置办法,在新的形势下也无法满足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新要求。因此 2001 年 1 月 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发布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担任团级职务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 20 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选择由党委、政府安排工作和职务,或者本人自主择业、政府协助就业、领取退役金的方式安置。这是我国军转安置制度的重大改革,将传统的完全政府指令性安置,转变为允许一部分符合特定条件、服役时间较长的退役军官,可以自愿选择计划分配或自主择业领取退役金两种安置方式。军转干部就业方式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目前我国政府和党政机构无法吸纳大量的军转干部到政府部门就业。二是指令性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这种方式无法适应机构改革后新的用人机制。结合国际上通行的退役军人在享受国家一定的待遇保障基础上自谋职业,不难看出,只有自主择业军转安置方式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才能够适应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才能够符合我国人事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在我国实行自主择业领取干部退役金制度,标志着我国的退役军官制度与世界多数国家军官退役制度的接轨,也代表了今后我国从指令性军转安置向市场化完全自主择业改革方向的转变。
    三、营口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基本情况
    2001年至2016年营口市军转干部接收情况如下:
    年度 计划人数 自主择业 占计划数比例
    2001年 72 7 0.09
    2002年 63 12 0.19
    2003年 89 17 0.19
    2004年 163 30 0.18
    2005年 161 21 0.13
    2006年 250 15 0.06
    2007年 135 6 0.04
    2008年 104 2 0.02
    2009年 72 3 0.04
    2010年 79 12 0.15
    2011年 88 6 0.07
    2012年 91 13 0.14
    2013年 100 16 0.16
    2014年 94 20 0.21
    2015年 96 32 0.33
    2016年 100 56 0.56
    *资料来源:数据由营口市军转办提供
    自主择业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从营口市16年以来的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教育培训、协助就业、扶持创业和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中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从以上资料中不难看出,营口市选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人数从2001年至2011年11年期间仍然呈现波段性递增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能选择自主择业进行安置的这类军转干部的人员范围还比较小,选择自主择业要求的条件相对较高;二是近几年来,我国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量的专业性强、年轻力壮的大学毕业生都无法顺利找到工作,这对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再就业的形势非常不利;三是计划分配仍是我国的政治任务,单位必须无条件地接收,选择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安置的都不错;四是由于传统的“官本位”的心理在作祟,很多符合条件的转业干部,之所以没有选择自主择业,是因为认知上存在误区;五是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变化,也影响军转干部的职业选择倾向。2012年至2016年为止,营口市选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人数开始呈明显递增趋势,由此可见,自主择业这种转业安置方式已经逐渐被军队转业干部熟知和认可。
    四、目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和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由于促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优惠相关政策不完善、不系统,各类社会保障待遇的规范以及政策参照系过多且不易执行等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致使自主择业安置方式在运行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
    (一)专业技能与就业要求相差较大,转业干部的期望值较高,就业困难
军转干部的专业大都集中在军事指挥、政治理论、军队管理等方面,而到地方工作后,社会对于人才的专业需求主要以经济建设为导向,需求重点在各类经济专业和管理技术方面,军队与地方对人才需求的巨大差别,造成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面小、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多,自身专业技能受到限制,使他们往往只能选择参与一些专业性不强的一般事务性工作。而转业干部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希望能够从事高品质、高薪酬的工作,一时间难以找到相应类型的工作,从而导致了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就业困难。
    (二)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社会认知度较低
尽管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从2001年就开始实施,然而社会对其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较低。一些用人单位对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的经历和身份采取了怀疑的态度,这也导致了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的就业渠道变窄。
    (三)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创业率不高
很多军转干部都具有很强的创业欲望,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进行创业,然而真正能够实现自主创业的军转干部的数量却并不多,大部分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都进入了民营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很少能够创办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也面临了很多问题,政策宣传上力度不够、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直接影响到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就业和创业。
    (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
根据以往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情况来看,尽管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对培训有一定需求,但是由于年龄偏大、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强,对培训的参与程度不高。还有一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由于害怕就业困难,失去了对培训的信心。
    五、促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和就业创业的工作策略
    (一)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转业管理服务制度
    为了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培训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办法,同时为了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转业的培训取得实际的效果,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激励机制、考核检查机制、情况调度机制和工作部署。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服务制度,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才能解除军转干部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军转干部放心大胆地选择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
    (二)加大安置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力度
要利用各种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学习《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中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自主创业、重新就业的先进典型,引导转业干部全面理解和把握新的安置政策,澄清模糊认识,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引导符合自主择业条件的转业干部勇于走自主择业安置道路。
    (三)健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培训机制
    结合自主择业干部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培训内容,教育引导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焦虑、自卑、偏执、依赖等消极心理的不良影响,积极应对市场的选择和考验。丰富培训形式,大力开展“普惠制”、“订单式”教育培训,搭建重点对象学员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不断深化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培训水平,通过培训使每名同志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帮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尽快适应地方环境,实现成功就业创业。
探索养老服务新路  提高为老服务质量
进修一班
营口市养老院(市社会福利院)  于天伟
    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才能保证养老院的老年人生活有质量、生命有质量,是摆在养老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办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必须敢于担当、勇于面对、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国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一、当前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等会议上四次对老龄工作和养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关于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指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院供给质量严重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质量低、收费高,欺老虐老行为时有发生,群众反应强烈。要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格、多元供给的思路,尽快在养老院服务质量上有个明显改善,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指明了方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2017年民政部等六部委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作为国办养老机构,既是受检单位,也理应是示范单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我市养老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现有老年人口48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1%,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4.3万多,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发展趋势。全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123家,其中公办28家,民办95家,养老床位近1.1万张,直接服务老年人近8200人。虽然养老机构在为老服务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省、市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部分养老院未取得行业许可和法人登记就收住老人。二是部分养老院未办理消防验收(备案)手续。三是部分养老院服务不规范,质量差、收费不合理。四是极少数养老院还存在欺老虐老行为。五是少数养老院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隐患多。六是部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设施条件差、法人登记率低。七是部分养老院管理机制不健全,民办机构多为家庭式管理。八是部分养老院护理员未经从业资格培训,专业技能水平低,无法保证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质量。九是部分养老院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食堂工作人员未办理健康证,食堂管理不规范,老人饮食营养和安全无法保证。十是部分养老院未开展医养结合,老人的日常保健和生命质量无法保证。
    三、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支优秀护理团队
护理员是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服务的实施者,护理员的综合素养影响和决定老人的幸福指数。因此,我们要以提升护理员综合素养为根本,坚持用学习塑造人、用机制感召人、用责任激发人、用文化吸引人,充分调动了护理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
    1.提升专业素养。养老院要把护理员队伍建设当成发展大计、管理任务来抓,周密规划,精心组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真正解决了护理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岗前培训,全部持证上岗。二是定期培训。由主管院长组织护理员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以看碟片、班长主讲、实践操作为主,全面了解和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专业的护理技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三是定期开展岗位技能竞赛。组织护理员每季度开展一次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竞赛以日常护理工作为主要内容,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了以赛促学、以学提素、赛练结合、提升技能的目的。四是定期开展业余活动。积极开展娱乐竞赛、三八妇女节座谈、党的知识智力竞赛等活动,丰富护理员的业余生活,统一意志,激发斗志,提升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2.推行人性化管理。各级管理者要与护理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予护理员尊重和关心,主动与护理员沟通亲近,关注护理员的成长,尊重护理员的劳动,维护护理员的利益,鼓励她们提建议,并重视她们的的意见和建议,让她们时时感受到被重视。同时,实行护理人员与在编人员“五同”管理。即:活动上同参与、荣誉上同享受、技能上同培训、生活上同关心、福利上同待遇。从而坚定了广大护理员与养老院共同发展的信心。另外,及时了解护理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掌握她们的困难诉求和愿望,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政策,真正解决护理员家庭的现实困难,充分体现组织关怀,赢得人心、凝聚人心。
    3.提升护理员社会地位。积极推荐一线护理员为省劳动模范、市劳动模范,市“三八”红旗手,市党代表,营口好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为老服务工作,展现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
    4.提高护理员工资待遇。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量、责任、难度和技能要求等实际情况,确定其基础工资,同时出台激励工资。即:工龄工资、班长津贴、月度安全奖、月度满勤奖、年终满勤奖、先进浮动工资及每年一次的10%调资,并缴纳五险,使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二)创建一个特色服务品牌
    介助和介护老人在养老院追求的是缓解慢性病缠身的痛苦,改善自理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生活地有尊严。自理老人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打造“亲情服务,爱心护理”特色服务品牌,精心营造一个集供养、护理、医疗、康复、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氛围,使老人享受亲人般的关爱、家一样的温暖。
    1.服务规范化。提供品牌服务,就要有统一的、科学可行的服务标准。养老院院要成立考核办,制定《养老院服务标准考核办法》。从养员生活护理,常见病护理,养员个人卫生,周、日行事入手,以居室为单位,室内所有设施、设备、物品都有检查标准,使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同时,为了准确的识别和处理不能自理老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要制定《养老院养员分级护理评估标准和护理内容》,从老人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行为三方面进行评估,将护理服务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三个等级。这就进一步细化了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的配置和护理服务收费标准更趋合理,服务项目和内容更加透明。还要制定《自理区域养员动态评估标准》,从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对自理老人的日常生活健康形态进行评估。为养员合理选择居住区域提供了依据。
    2.护理亲情化。用真情对待养员、用真情温暖养员、用真情打动养员,是养老院品牌建设的核心。护理人员从老人早晨起床至次日起床24小时,全天候地为养员服务,洗脸、口腔护理、喂饭、翻身、接屎、倒尿、洗澡、换衣物、剪指甲、临终关怀等。对一些因小脑萎缩经常无端骂人的养员,护理人员要微笑着面对,心平气和地为她们服务;对有吞咽能力、不会张嘴的卧床养员,要用针管给他们推流食;对长期卧床大便干燥的养员,要用开塞露润滑搪瓷汤勺把,为他们抠大便;对危重病人,要每隔1小时为他们翻一次身,并经常做局部按摩;为病逝养员擦洗身体、穿寿衣等。护理人员用积累的护理经验、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精湛的护理技能,实现了《服务标准考核办法》的全面优化,诠释“亲情服务、爱心护理”的特色品牌。
    3.生活精彩化。养老院对自理老人的服务理念是:三个快乐,四个做到。“三个快乐”即:助人为乐,在自理老人中开展最美居室和星级文明居室评选活动,倡导老人树立文明和谐的养老之风。自娱自乐,为了丰富自理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要成立亲情网络室和手工编织室等。派专人指导老人学习网络知识和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老人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折纸三角插、衍纸画、手工丝网花等作品,锻炼了眼、手的协调性和大脑的灵活度,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促进了身心健康,通过上网聊天、看新闻等开阔了视野,紧跟时代潮流。节日快乐,传统节日,为老人举办联欢会;“三•八”妇女节为每位女性养员送花送祝福,召开座谈会;母亲节,联合我市群众艺术馆开展“五月鲜花献母亲”主题联欢活动。“四个做到”即:做到膳食合理。有专人制定食谱,保证营养均衡,晕素搭配、粗细搭配、菜品新鲜、味道可口。做到服务贴心。要求服务人员与老人多沟通,熟悉每名老人的生活习惯、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让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做到活动多样。每年组织自理老人旅游一次;每季度为老人开展一次有奖趣味娱乐活动;每月在多功能厅播放老电影一次,每周开通亲情服务车一次,组织老人外出购物。这些活动能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激发生命活力。做到环境舒适。要求服务人员每天为老人打扫房间一次,逢年过节,精心布置,使老人生活区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三)积极探索医养结合
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以高龄和失能老人为主,医养共需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办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医院,开通医保,开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把生活照料和健康关怀融为一体。首先,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医院要对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养老需求,为老人提供相应层次的医养服务。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要求医护人员掌握老人病史。其次,为自理老人开展健康咨询和免费体检服务;为不能自理老人提供送医送药到床前服务,医生和护士坚持早晚查房,随时巡视,重点老人重点关注。做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救治。医院的创建,不仅能提高老人生存质量,还能方便老人看病就医,避免了老人及家属奔波于养老院和医院之间,减轻了家属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四)消防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做好安全工作势在必行。养老院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各区域负责人每年签定《消防安全责任状》,编写并制作消防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份,向员工和老人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养老院要成立“四防”检查小组,坚持每周四下午对全院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每半个月对全院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大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做出整改。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掌握火灾的初期扑救和后期逃生常识,定期组织员工、自理老人开展火场逃生疏散演练。通过培训和演练,有效地提高员工防患意识和应急、疏散、逃生的能力,为老人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五)建立健全综合保障机制
硬件服务是养老服务的基础,要想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硬件服务,就必须要保持院内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打破过去以勤杂为主的“一个人,一套工具,管全院”,维修维护靠雇人的传统模式。建立管理完善,专业分工明确的综合保障部,主要担负全院各部门的基础设施、设备、管道、电器等的维修维护工作。综合保障部设有维修车间、备品配件库和工具库,有专人负责配件采购和库房管理工作。综合保障部还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实行区域负责制,谁的区域,谁负责日常检修,所有检修的内容和情况全都记录在案。接到报修电话,责任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维修,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大家随叫随到,分工不分家,为老人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建议
    (一)营造全社会关注养老、关注护理员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人选择为老服务职业,为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二)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各种专业人才(社工、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医师等)选择到养老院工作,为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人才支撑。
    (三)出台养老机构补贴政策(床位补贴、护理补贴、运营补贴等),充分调动养老机构经营者的积极性,让经营者把心思用在为老服务质量上,而不是放在追求盈利上。
    (四)建立护理员最低工资标准和长效增长机制,切实保障护理员的各项待遇,充分调动护理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用心、用情为老年人服务。
    (五)开展养老院星级达标评定工作,按照不同星级建立奖罚制度,确保养老院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六)针对医养结合出台扶持政策,调动养老院开展医养结合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养老院的医疗保障水平。






浅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认识
进修一班
营口市财政局  马  巍
    通过两个月的市委党校学习,我对党、对党的事业又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同时,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加深了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和引导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之外,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当前财政支农和农村综合改革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要适应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战略定位,积极发挥财政支农职能作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如何强化财政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首先要靠改革,要坚持不懈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支农领域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持之以恒扎实推进财政支农改革创新。其次,财政支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财政支农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中央“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农业这样的弱质产业和农村这样的发展短板来说,政府与市场“两只手”都重要,尤其是政府“这只手”显得更加重要、不能缺位。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涉及到发改委、财政、民政、农委、海洋渔业局等多个部门,政府牵头领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农业供给侧改革改革将无法开展与推进。
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及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总体压力,改革完善支农投入政策体系。当前我市财政运行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近年受经济下行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财政一直保持在低位运行,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对财政支农投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增添了压力,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过去我们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加大投入来推动政策实施,对于投入的效率、绩效重视不够。财力增速的下滑迫切需要我们转换驱动,更多依靠创新投入机制来拖动政策实施。另一方面,降低了难度,有利于我们抓紧变革。当前,在千方百计加大支农投入的同时,抓紧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重点减少一些低效投入,调整取消一些不合理政策,归并一些重复的资金项目,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支农投入方式,健全完善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要适应供需调节下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矛盾的重大转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支持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形式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机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个性化、高端化需求。过去,财政支农政策更多关注的是农业产品短期数量平衡问题,现在,我们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同时,顺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压减低端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二、适时调整财政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相关资金政策方向,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支持农业机构调整,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是推进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形成机构更加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继续支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坚持质量兴农,把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农业标准生产、品牌化营销、绿色化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机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
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高基数上实现持续增长,需要创新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经营模式。积极培育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载体。
支持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的协调统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推行绿水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休养生息,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盘活农村资源要素。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带动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快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推动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式下财政支农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当前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新,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形成机制,已保长效。
从严设立新的专项资金,积极扩大支农资金整合范围。支农专项资金的设立应严格控制,应符合一定时期内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特定目标的需要,并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倾斜;各部门管理分配的支农项目资金,包括农口部门预算中用于项目的支出,凡是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都应纳入支农资金整合范围,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围绕农业强优发展抓整合。认真贯彻2017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支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确立和完善“一带二区两园”的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支持和强化产业链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围绕“协农惠农”,整合资金、科技等资源,支持夯实粮食生产根基,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技术推广、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围绕“开放助农”,支持引导各类资源向农业聚集。
    完善组织保障工作。一是以县(区)为主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可积极探讨多形式的财政专项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以上级分配的财政专项资金和本级安排的资金为整合对象,通过开展整合试点工作制定具体整合方案,逐步推进整合工作。以主导产业和项目打造专项资金整合平台。可根据实际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对现有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整合,并以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打造专项资金整合平台,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专项资金的集中使用。在实际操作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定。如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水利资金的整合平台;以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为契机,打造扶贫资金的整合平台。二是建立协调管理机制。鉴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涉及部门(单位)比较多,各地区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并在财政部门设立协调领导办公室。围绕所规划的项目,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在统一项目区资金的统一、协调、互补和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口管理的“统分”结合的工作联系制度。三是强化考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县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考评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县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方案制定、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措施、整合资金规模、引导社会投入、资金管理、项目建设以及整合效益等情况。考评以年度为周期,分为县区自评和市级考评,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政府年终对各部门任务考核指标体系中,建立奖惩机制。四是加强监管,切实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有关部门应将涉及民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整合项目的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工作进度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审计、财政和相关部门要联合加大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在项目立项、审批 、实施、资金分配及拨付、管理和使用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督,保障整合项目质量达标和整合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严禁以统筹整合名义挪用资金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弥补办公经费或发放津贴补贴,或打造“盆景”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对经检查发现问题地区及部门的相关责任人,要依法处理、严格问责。



  • 附件: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