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科研信息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信息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8 13:18][阅读次数: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发挥自身优势,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所依赖的技术支撑和工具各不相同。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二、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

(一)产业基础雄厚

我市已构建“534”工业发展格局。即钢铁、镁、铝、石油化工、粮油食品饮品五大支柱产业;汽保、乐器、海蜇深加工三大特色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和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正在加快打造 “4+4”产业集群。即清洁能源、高品质钢铁、黄金、铜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精细化工、铝、粮油食品、镁4个超三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创新能力增强

去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目前,我市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工作重点,锚定新时代“三地四市”目标任务,构建“企业+项目”“产业+平台”“载体+孵化”“人才+资本”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全市注册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58户,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雏鹰瞪羚企业达到199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1户,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

(三)产业升级潜力大

我市传统产业基础扎实,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如在镁产业等领域,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提升产业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营商环境良好

近年来,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89%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综合受理,90%以上的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网上办”。上线“免申即享”政策27项,累计兑付政策资金3200万元。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总量突破30万户。去年,我市荣获“2023(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称号,成为辽宁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五)政策支持有力

政府注重加强企业培育,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运用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和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三、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建立创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按照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创新能力,将企业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培育计划和支持措施。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如推动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三是布局未来产业。关注科技发展前沿,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本土人才。依托营口理工学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二是引进高端人才。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团队。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五)大力推进央地合作

一是落实央企项目。积极推动与央企的合作项目落地,通过央企项目的带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升级。二是拓展合作领域。在现有合作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央企的合作领域,探索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央企的资源和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央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和对接,定期组织开展央地合作交流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合作模式。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经济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 孟鸿玲

  • 附件: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