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阔步向前、持续深化,不断书写推动科技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新时代新征程,科技体制改革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市更要牢牢把握其中的实践基础和总体要求,理解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层次影响。通过分析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情况,总结我市在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找准未来推进工作的着力点,以期提供相应的理论价值和参考借鉴,助力营口市相关工作的有效推进,确保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科技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当中也处于关键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系统部署、全面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多点突破,推动了数轮科技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了科技体制改革任务,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和坚定信心,这必将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源头技术的话语权已成为世界强国的必争之地。中美科技较量愈演愈烈,西方大国的既定国策和长期战略都是直指我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所以,核心技术的缺失,意味着话语权的彻底丧失,意味着企业的生死被拿捏在别人手里。放眼国内,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就更需要通过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基于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与东北振兴的战略定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东北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强化辽宁、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提升国家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能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由此可见,重大技术创新迫在眉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创新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同样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规避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碎片化与孤立化问题,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营口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深化的过程。在长期的科技体制改革实践中,我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我市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确保营口市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工作与党中央的决策有效对接,我市采取了精准的策略。这其中的首要任务是对党中央的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工作指标。在此基础上,我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地方特色的实施方案,确保党中央政策在地方层面的有效落地。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措施,包括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优化科技项目评审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在实践中,营口市在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方面不断发力,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同时,我市通过促成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基地,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例如,“企业科技特派员”就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大亮点。近期,营口市举行了2024年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启动仪式。我市科技局共选派124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服务,为企业送人才、送技术上门。
未来我市将聚焦于构建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首要目标是完善科技管理体制,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强调质量与贡献,减少对传统量化指标的依赖。同时,将加大力度推进科技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此外,营口市将继续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管理模式,帮助提升本地科技创新的竞争力。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推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高效、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改革的道路上,营口市将明确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不断加强协同合作,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层级的改革行动,形成合力。注重改革成果的社会共享,在推动政策创新的同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确保科技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群体,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 王献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