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委党校(院)拓展培训中心赵建房老师撰写的理论文章《盐碱地水稻高产示范对乡村振兴实践的带动效应探讨》在《辽宁党校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辽宁实践研究成果专版”刊载。
文章指出盐碱地作为我国部分地区广泛存在的土地类型,其改造和高效利用不仅关系农业生产的提升,也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营口市西市区兰旗机场西北侧的盐碱地,曾是中国北方三大盐场之一——营口盐场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盐碱地改造项目的推进,营口市积极开展盐碱地改造,通过科学施策,实现了盐碱地向沃土的华丽转身,成功将大片盐碱地转变为高产良田。这一成功的改造为营口粮食生产进一步稳固了基础,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文章从营口盐碱地的改造与效益、盐碱地改造对营口乡村振兴的带动效应和盐碱地改造与营口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建议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营口牢记嘱托,扎实推进农村农业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营口盐碱地的成功改造为全国盐碱地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将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未来,营口市委党校(院)将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营口实践的研究,紧扣营口发展脉搏,深挖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通过优化科研管理体系、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整合优质研究资源等方式,全面提升科研工作水平,为营口全面振兴提供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智力支撑,助力营口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