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市情研究

首页 > 科研工作 > 市情研究

营口地名趣谈系列之一

[发布时间:2013-03-05 10:31][阅读次数:次]

营口文化源远流长,营口变化日新月异,留住往事的记忆,加速营口率先崛起。

营口地名趣谈系列之一:

一溜穷

     提起"一溜穷",营口河北人都知道。该地名为清朝末期遗留下来的。此地位于现营口河北渡口西北部,直线距离0.75公里,为南北窄条街,一字型排列。

     早在清末民初之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当时由于此处附近修建沟营铁路,加之南面有美国人开设的美孚火油公司,俗称"美孚行"(遗址为现营口市第二十中学),从此便先后有姓崔的、姓胡的、姓丁的等10余家搬来。这些人家从南到北没有一家有钱,都穷。因此人们称此地为"一溜穷"。他们夏季靠抓"骚夹子"(蟹类的一种)、打苇、割草、打鱼摸虾来维持生活;冬天以卖柴、挑大煤、拣煤碴糊口,平时有的给养苇塘的和"美孚行"打短工,也给北票码头(遗址位于现大洼县水产公司附近)"扛脚行",还到沟营铁路和亚细亚火油公司仓库(遗址位于现营口市仪表厂院内)做零工出卖苦力。后来,随着时事变化,北面闹"胡子",又有老万家、还有姓庞的、练武术的刘英等也陆续搬到"一溜穷",这时已有30多户人家。他们居住的条件十分简陋,都是土坯矮平房,一进门便是炕,有的墙还用苇把子、苇帘子夹的,阴暗潮湿。

     民国时期"一溜穷"曾一度称为"大义街""兴隆街",但人们叫惯了"一溜穷",确实也因为这条街的人家绝大多数都很穷,所以"一溜穷"名称至今仍然被人们口头流传、沿用。

      "一溜穷"虽然名声不显赫,但曾经还是我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1930年中共满州省委为加强营口地下党的工作,发展革命力量,进行党的确良宣传,特意委派沟帮子党支部书记欧阳强到营口河北铁路(沟营铁路)机务段工作,担任营口特支书记。欧阳强来后就住在"一溜穷"发动群众,进行党的宣传工作,领导组织河北车站铁路工人同铁路当局作斗争。

     如今"一溜穷"变了,已变成营口河北的确良富有家街。种田的、经商的、养船的、打鱼的,八仙过海,勤劳致富。家家生活得美满幸福,户户富足有余,每家都有存款,多的达二三十万元。当年的矮平房已很少见到。一排排、一栋栋水刷石罩面的楼座房整整齐齐的展现在眼前,面貌焕然一新,"一溜穷"中是地名的代称。

  

渔市口

  渔市口是早年营埠西部专门进行水产品交易的场所。其遗址位于现在营口市繁荣副食商场以西至渔市场一带,主要指现营口市工艺纸制厂地段。

  民国时期此处是很有名的渔市。由本地的渔民和二界沟、营口河北、二道沟、四道沟的渔民把从海里捕捞的鱼虾、贝类、蟹类等水产品运到渔市口叫行(卖鱼虾的行话)和零售。所售的水产品多数是小鱼小虾,但也有大鲈鱼、大鲅鱼,而那些深水的水产品如黄花鱼、刀鱼、大对虾、鲅鱼等不多见,一般都到老爷阁后河沿叫行。

  每天清晨,买鱼和卖鱼的都不约而同地先后涌向渔市口,当时也称早市。他们在此进行交易,购鱼吓者多数是小商小贩,他们携筐带兜购上几十斤、上百斤,有的挑担,有的推车,远地渔贩多购时用大板车贩运。也有埠内市民购买。渔市期间人声鼎沸,噪噪杂杂,直至中午渔市方可消散。

  民国十二年(1923年)营口总商会在天后宫(西大庙)处设立渔市场。从此,渔市口变得冷清不再是鱼虾水产品交易之处。

  • 附件:
  • 视频: